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126.11
  • 期刊

The Role of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in Orthopaedic Surgery

連續被動性運動在骨科學的地位

摘要


雖然利用石膏或其他材料來固定肢體是自古以來,骨科醫師所採用的治療肢體受傷或骨折的好方法,但是許多動物實驗及臨床報告證實長期的固定會使關節硬化、肌肉萎縮,以及關節周圍軟組織收縮,造成關節活動受限。在1980年加拿大的Salter利用兔子的膝關節作實驗,當膝關節人工造成軟骨缺損後,他發現術後採用連續被動性運動的關節復原的比完全固定或主動運動者為快。1982年更進一步的證實被動性運動對細菌性關節炎也有輔助治療的效果,Salter歸納連續被動性的優點為1.防止關節內黏連。2.由於關節液流動增加,加速軟骨修護。3.增速膿液引流。4.刺激軟骨細胞活性。 臨床上也有報告證實連續被動性運動在骨科術後的優點,Greene使用於血液病的小兒肘及膝關節手術後,可以防止關節硬化,Osterman 1985年也有報告在成人肘手術之後使用連續性運動的好處。美國杜克大學使用此方法的時機為1.全膝關節置換後。2.有血液病之關節手術。3.四頭肌關節整復術後。4.四肢關節內或外骨科,經內固定。5.肘關節受傷後運動受限者。6.手及腕肌腱受傷黏連行分離手術者。連續被動性運動機器,在手術後的恢復室內就裝上去,連續24小時使用至病人出院或關節活動達到滿意的程度,我們發現1.病人對連續被動性運動的適應良好。2.止痛藥物的使用降低。3.關節復原的速度加速,關節的活動節圍增加。4.骨科手術後的復健計劃,較易執行。 手的屈肌腱受傷在Zone II一直是臨床醫師的難題之一,因為縫合的肌腱極易與周圍組織黏連,失去活動度,1977 Kleinert證實術後早期的主動伸張及被動屈曲運動可以防止肌腱黏連,達到75%好成績,但是因早期術後運動會增加肌腱再斷之機會,因為此復健計劃需要病人與治療師充份的合作,連續被動性運動機器可以提供一個有良好的早期術後運動,可減輕病人及治療師之負擔,可能是將來允健手術重要的補助療法。

關鍵字

無資料

並列摘要


Due to the dissatisfactory results of immobilization after orthopaedic procedures or injury,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is gaining popularity in the rehabilitation program of orthopaedic surgery. In experimental studies, CPM is beneficial to the repair of cartilage defect, promotin resistance against sepsis, preventing joint stiffness and avoidance of possible muscular contracture. The clinical use of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is well-tolerated by the patients with benefit of early achievement of range of motion, less pain medication, shortening of hospital stay and easier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The future goal of CPM in flexor tendon repair of zone two on hand is now under investigation.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