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88.142.146
  • 期刊

〔英文〕漢語方言中聲調演變的幾個問題

漢語方言中聲調演變的幾個問題

摘要


近年來頗有一些人討論古漢語聲調起源的問題,我自己的研究(丁:1981)認爲在詩經時代已經具有以音高區別的四個聲調,就和中古音的情形類似;上古的聲調如果從韻尾輔音變來,至少也是諧聲時代的事。中古以後。四個調類由於聲母的清濁及其他因素演變爲今日方言中或多或少的聲調,在演變的過程中,有一些實例可以作爲我們擬測古調值的幫助。在這篇文章裡提出下列三個有關聲調演變的問題來討論: 一、「變調」和「原調」傳統的看認爲一個字單念時的調是「本調」,連讀時的調是「變調」,本文籍海南島臨高話的實例來說明,所謂「變調」極可能就是早期「原調」。這一種內部擬測的方法有時可以應用到相當複雜的方言裡,不過必須和比較擬測法合用,才能更進一解決問題。本文羅列廈門、龍溪、晉江、潮州、澄邁、樂會、海口、定安、萬寧、文昌等地的閩語調值擬測閩南語的古調。 二、促調變舒調的方向,漢語史中入聲變舒聲是常見的演變,大致入聲韻尾-p、-t、-k、先合流爲-k,再變爲-?,最後消失。在入聲尾消失的同時,聲調通常也由促變舒。一般來說,入聲字總是變入調值相同或極相似的舒聲調,如海南島的澄邁,及西南官話中雲南的許多方言點;但是也有截然相反的情形,例如如臬方言中的陽入(35),連讀在韻尾消失時,不跟調值相關的陽平(35)合併,反而變爲調值低平的陰平調(11)。 三、降升調的來源,從調型看來,降升調是比較不自然的一種。以雲南方言爲例,降升調很可能是從升調變來,就是在升調的起頭加上一小段降調所造成的。 根據以上一、三兩點的討論,本文推測國語的上聲調可能是從升調變來,與北平四週的方言比較起來,顯示同樣的方向;跟我以前(丁:1975)從歷史的角度討論四聲調值的結論也是一致的。

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李婉瑜(2009)。小稱變韻與元音趨同:以武漢、鄂東、晉語、吳語四方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09.00745
吳佳霖(2010)。臺閩語陽平調的語境限制:一個覆誦實驗〔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2/NCTU.2010.00910
Wu, E. C. (2009). 閩語流利度對台灣華閩雙語者聲調與焦點呈現之影響 [master's thesi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iriti Library. https://doi.org/10.6342/NTU.2009.01925
嚴立模(2006)。戲曲正音的建構:以閩南語、粵語三種戲曲官話為材料〔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6.02130
許文獻(2006)。楚文字聲首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71220071611090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