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先討論道德教育所以會用力多而收效少之故,再探討何者是道德教育的恰當方法。然後引入牟宗三先生對「仁」的詮釋,說明孔子論仁時所採用的啟發、指點,令人反求諸己的方式,是很值得從事倫理教育者參考的。孔子以此方式教人,顯示仁是人的真實生命,有此真實生命之呈現,才能有種種德性行為的產生。本文對於仁的內容意義,亦關連於道德教育問題,作了一些闡釋。
為了持續優化網站功能與使用者體驗,本網站將Cookies分析技術用於網站營運、分析和個人化服務之目的。
若您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本網站使用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