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0.13.70
  • 期刊

《純粹理性批判》中(B xiii以下)法官的隱喻:康德知識論詮釋的一把鑰匙

摘要


這篇文章對康德所提出的隱喻進行了考察,以闡明我們的心靈是如何獲得關於事實的知識,並從而闡明我們應當以何種方法去產生新的形上學。法官只要向證人提出一些由他自己所設計的問題,就能成功地知道法律的真相。由此康德得出結論說,理性從自然中所學到的只是她自己放入到自然中去的東西。現在的問題在於闡明人類知識中的主動的、創造的因素如何與接受的因素相互參照。康德最初是承認這兩個因素的互補性的,但是由於他沒有能夠明確地把握住悟性之預期的、建構性的功能以及隨後的批判的、反思的功能(這導致判斷)之間的真實區別,所以他的終結是片面地以第一因素為優勢。其結果是認識與存在觀念論的詮釋,由此便生了第一批判。就是他後來的嘗試也不能打破這種僵局。這不僅要求從根本上修正感覺論的直觀原理的看法,而且還要求承認,理智的動力是與真實相關的,雖然為認識它需要經驗的與件。

參考文獻


1781年10月16日,康德寫給約翰‧貝爾努利(Johann Bernoulli)的信
彼得‧普拉斯(1965)。康德自然科學理論:對康德〈自然科學的形上學基礎〉序言的研究。哥廷根:
漢斯‧法伊欣格(Hans Vaihinger):《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的詮釋》,斯圖加特,1891,第1卷,頁393, 394
本諾‧埃德曼(Benno Erdmann):《對康德範疇先驗演繹中的問題批判》,載《普魯士皇家科學院會議報告》,柏林,1915,頁17
弗裏德裏希‧保爾松(Friedrich Paulsen):《伊‧康德:他的生平與學說》,斯圖加特,1898年,1920年(第6版),頁1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