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6.163.238
  • 期刊

中法斷文與我國對非洲農技援助策略的改變

The Impact of the ROC's Severing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France on the Change of Her Agricultural Aids to African Countries

摘要


1964年初,法國與我國斷交並與中共建交,這是西歐大國與中共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的第一個國家。由於法國一方面是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一方面又曾是許多新獨立非洲國家的殖民母國,中共與法國關係的正常化,對我國在國際間地位產生衝擊,尤以聯合國席位的保衛戰首當其衝。我國為了因應中法斷交之後的國際局勢,以農技為工具,將規模擴大以及承諾增加為誘因,全圖穩固非洲邦誼。本文以新開放的《外交部檔案》為本,搭配美國外交文書,對我國在中法斷交時,兩岸與美法間的折衝,以及我國為了阻檔非洲國家跟進法國承認中共的舉惜,所進行之一連串動作,作一個回顧與探討。

關鍵字

中法斷交 非洲 農技援助

參考文獻


陳敦德(2000)。破冰在1964-中法建交實錄。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Basil Davidson著、蔡百銓譯(1995)。非洲現代史。臺北:國立編譯館。
資中筠(2000)。追根溯源-戰後美國對華政策的緣起與發展(1945-1950)。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蘇宏達(2000)。「一個中國原則」與「兩岸國際共存」並行的可能性評估-以一九六三年到一九六四年中華民國對法國的外交政策為案例研究。美歐季刊。14(1),89-90。
張錫昌、周劍卿(1993)。戰後法國外交史(1944-1992)。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被引用紀錄


郭金芳(2020)。冷戰時期中華民國《外交部檔案》體育運動案卷類的研究與解析(1950-1989年)中華體育季刊34(1),57-69。https://doi.org/10.6223/qcpe.202003_34(1).0006
蔡秉修(2008)。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歷程之研究(1949‐1971)〔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20720091735417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