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if”一詞,用作研究民間故事之術語時,指故事中最小之完整敘事單元,胡適將之音譯為「母題」。本文討論中國文字之表意特性及母題之易被誤解為「主題」,而改以「情節單元」作為對應。
As a literary term, a ”motif” is the smallest element in a tale having a power to persist in tradi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its Chinese translation by Dr. Hu Shih, the probabl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translation, and the coordinate term instead.
為了持續優化網站功能與使用者體驗,本網站將Cookies分析技術用於網站營運、分析和個人化服務之目的。
若您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本網站使用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