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216.73.216.59
  • 期刊
  • OpenAccess

Dynamic CT Scanning of Liver

肝臟動態電腦斷層攝影

摘要


原發性肝癌、轉移性癌及血管瘤,在一般的電腦斷層攝影(computed tomography,以下簡稱CT)上,多呈現低密度病灶,不易加以鑑別診斷。血管造影術則因原發性肝癌及血管瘤常有豐富的腫瘤血管,而轉移性瘤呈現稀少,甚至無腫瘤血管的顯影,所以容易區別,較具特異性。因此為了提高電腦斷層攝影對肝疾之診斷率及特異性,顯影劑之使用是不可或缺的,同時為求進一步了解顯景測在肝內正常組織及病灶部位變化,必須利用配備血行動力學(hemodynanic)之電腦斷層攝影機劃出腹主動脈、正常肝組織及病灶內顯影劑(碘劑)隨時間而變化之濃度曲線及影像,然後將所有資料整理分析,並比較動脈灌注(intra-arterial,簡稱IV)及靜脈注射(intra venous ,簡稱IV)對比劑時,各種病灶(原發性癌、血管瘤及轉移性癌)所呈現出來的不同結果。 51位原發性肝癌,9位轉移性癌及10位肝血管瘤病人接受了動脈權注及靜脈注射對比劑與動態電腦斷層攝影(dynamic CT),其結果如下: (一)腹主動脈之血行動力曲線顯示: 顯影劑在10秒(6-106秒)之時,時閒濃度(time-density)曲線達到最高點,濃度最高達 208Hu (48~673 Hu)。 (二)肝正常組織: 動脈注射血行動力曲線顯示:碘劑在38秒(11-75秒)達最高點40Hu (11~169 Hu)然後再慢慢下降。 靜脈注射血行動力曲線顯示:碘劑達最高點稍緩,在60秒(15-179秒)時,濃度達34Hu (21~88 Hu),平均濃度也較動脈注射時稍低。 (三)原發性肝癌: (a)動脈注射所呈現之影像優於靜脈注射所呈之影像。然而就診斷而言,靜脈注射並未因此而導致誤診,且較無傷害性,因此就臨床而言,以靜脈注射血行動力圖來做輔助診斷之工具是較可行的方法。此外,由血行動力圖之結月蘋頊示,靜脈注射以快速灌注法較佳,肝臟之電腦斷層攝影最適宜攝影的時間是在注射後 120 秒內完成。 (b)原發性肝癌血行動力曲線可分為四型:第一型佔58.5%,是具有豐富血管腫瘤之標準型態,肝癌多屬此類型;17 % (IA)、19.5%(IV)屬第二型,是因為肝癌中央有很大的壞死所造成的結果;20-25%屬第三及第四型,分析此型病灶,多數可能是因腫瘤內含有豐富的血管或正常組織有脂肪浸潤或門靜脈阻塞所造成的。 (四)肝轉移性癌之景豫,初期仍能呈現有腫瘤血管,但都是較細鬆及稍遲出現,此並無特異性,但常可作為鑑別診斷之依據。 (五)肝血管瘤之血行動力圖,稍具特異性,其顯影增強,特異性由病灶周圍向中央進行,直到全部病灶呈等值或高衰減值之區域,臨床上對此病之鑑別診斷發生疑難時,此怯值得利用及推廣。

關鍵字

無資料

並列摘要


51 HCCs, 9 metastatic liver diseases and 10 hemangiomas received dyn IA and/or IV studies. Dyn IA images are superrior to dyn IV images, but in clinical practise, dyn IV is good enough to create useful images for correct diagnosis. Time- density curve of HCC patients can be grouped into four types: type 1, 58.5% (IA, IV); type 2, 17% (IA), 19.5% (IV); type 3, 5% (IA), 7.3% (IV); type 4, 19.5% (IA), 14.6% (IV). Specific dyn images of hepatic hamangioma can be seen with peripheral enhancement which progress toward the center and dyn images of metastatic diseases vary in regard to the tumor vascularity and enhancement, Chinese J. Radiol.

並列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陳愛琪(2015)。半自動分析磁振造影頸動脈斑塊成份〔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500960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