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0.160.63
  • 期刊
  • OpenAccess

Horizon of Severely Contracted Socket

攣縮性結膜腔重建的新希望

摘要


眼窠結膜腔重建是眼整形手術中最困難的一部分。尤其在一些經歷了長時間的眼球摘除或是結膜腔攣縮的病例,常常在花了很多的心血,用盡各種的努力,最後卻總是失敗。 傳統的眼窠重建術,是先將結膜下的疤痕組織切除,再將眼窠內壁以黏膜移植片或皮膚移植片填充舖平,最後再放入一固定板(conformer)將植入之移植片固定,壓平。固定於眼窠內壁,此時為了防止因術後移植片收縮而將固定板擠出的情況,可採用眼睫緣縫合,或使用各種縫線,鐵線將固定板固定於眼眶周邊骨骼上,但是此種種的預防措施常常仍無法與移植片及眼窠的收縮力量相抗衡,而走上失敗的命運。 本文報告一種新的開刀方法及原理應用於四位患者得到很好的結果。同時也領悟出在此類型手術時,必須以「時間換取空間」的道理。本文所使用的方法與一般傳統手術法不同的地方有三點。第一點;在開刀時使用已特製的義眼來取代傳統手術時所使用之固定板(conformer),不但省去了再做義眼的麻煩,同時也減少眼窠攣縮的機率。第二點:使用內固定法(Internal fixation),用鐵線或鋼針將義眼牢牢固定於眼眶周圍之骨骼上,可以防止因移植片收縮而將義眼擠出眼窠外,確保手術的成功。第三點:使用封閉式義眼植入法,即將包裹了黏膜的義眼整個植入原結膜腔後面,前面結膜並不打開,故手術完成後義眼及黏膜移植腔都隱藏於眼窩中,形成一封閉的空間,因此絕不會發生因移植片收縮將義眼擠出,以及將眼瞼綠縫線掙裂的現象,減少病患住院日數,術後的照顧也較為方便。可以使用短期抗生素以防術後感染。結膜腔可於術後一年打開,將原先放置於內的義眼露出。固定用之鐵線,鋼針也可於一年後視情況陸續拔除。 四位患者中第一,第四位患者皆是以以上三原則手術,效果良好。第二、第二位患者因急於赴大陸探親而要求提早將結膜腔打開,結果發生眼瞼收縮的現象,由此也可以知道以「時間換取空間」此一原則應用於眼窠重建的原理是正確的。此法雖仍須長時間的觀察,考驗,但也提供了此類型手術的一個新方向。

關鍵字

無資料

並列摘要


A new technique for reconstruction of severely contracted eye socket is described. The present series consists of four patients who were operated on since 1986. The first three cases have been followed up for three years. The prostheses stay stable in the sockets. The results are satisfactory. The principle of this new technique is to embed a mucosa-wrapt prosthesis behind the original contracted socket and opening of the lid fissure after all contracting forces have ceased.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