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8.252.90
  • 期刊

食因性細菌傳染病分子分型監測網(PulseNet)簡介

摘要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於2006年10月3日宣布,正式成立我國『細菌傳染病分子分型監測網』-簡稱台灣剝絲網(PulseNet Taiwan)。此監測系統之技術平台係傳承於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在1996年所建立之全國分子分型監測網—PulseNet,PulseNet用於監測大腸桿菌O157等食因性疾病,成效卓著。PulseNet技術平台包括標準化的PFGE基因分型技術、分析/比對DNA指紋圖譜與建立圖譜資料庫之電腦軟體—BioNumerics、與交換資料的網路系統。PulseNet的運作,係由各實驗室分析菌株之PFGE圖譜,比對資料庫之菌株圖譜,交換資訊,找出同源菌株與可疑的群聚感染個案,指引流病調查方向,追查出感染來源,再由相關衛生單位接手進行防治工作;運作團隊包括公共衛生、農政與食品管理機關。PulseNet已推廣到世界各地,朝建立全球性監測網目標邁進。台灣PulseNet可應用於監測全國食因性細菌傳染病,建立全國主要細菌傳染病病原DNA指紋圖譜資料庫,是國際PulseNet監測網之交流平台,可併入生物恐怖攻擊防禦體系之一環。本文介紹PulseNet監測網發展歷史,國際PulseNet監測網之發展現況,我國PulseNet之現況與發展方向,提供防疫界參考。

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胡崇玟(2014)。Schwarzengrund 血清型沙門氏菌之分子分型法之比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01656
蔣世峯(2010)。臺灣地區白肉種雞場之沙門氏菌汙染模式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0.03246
張嘉元(2010)。臺灣地區犬貓飼料及零食沙門氏菌之分離鑑定分型暨抗菌劑感受性調查〔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0.0038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