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8.121.183
  • 期刊

國內沙門氏菌感染症監測與流行現況

摘要


非傷寒沙門氏菌是國內主要食媒病原之一。2004年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現為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建立沙門氏菌參考實驗室,系統性收集醫院分離株,進行血清分型、PFGE基因分型與藥敏試驗,以調查沙門氏菌感染之流行趨勢,並建立沙門氏菌DNA指紋圖譜資料庫,做為疾病監測之資料平臺。2004-2013年完成20,370株醫院分離株分析,菌株分屬100個血清型,前5個最盛行血清型為Enteritidis(占28.1%)、Typhimurium(23.8%),Stanley(7.8%)、Newport(6.8%)與Albany(3.7%);血清型分布顯示,臺灣沙門氏菌感染來源應相當複雜多元。20,370株菌株分屬3,087個PFGE圖譜,此DNA指紋圖譜資料庫可應用於推定沙門氏菌血清型別,調查病原與多重抗藥菌株之主要宿主來源,進行國內疾病監測與國際合作調查食媒疾病之資料平臺。源頭管理是防治食媒疾病的最佳策略,在沙門氏菌症的防治上,有賴下游端的疾病監測機關與上游端的食品與農畜生產管理機關的共同合作。

被引用紀錄


林弘哲(2017)。比較不同第一型線毛相的沙門氏菌血清型在生物膜形成、吸附、入侵以及誘發炎症反應的能力〔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70206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