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8.199.210

摘要


以往對朱熹的研究多側重在他的儒家理學範疇,其實,朱熹也熟諳道、佛;其一生從年少起即接觸道家人士與思想,尤其對莊子學說的吸收、改造,更啟發他對理學內容的建構並欲以之抗衡域外傳來之佛學。相對起老子,朱熹較重視、肯定莊學,承認「理學」得名來自莊子。本文即欲探討朱熹理學與莊學交涉的關係及比較,重點放在「理」和「理一分殊」兩項。首先,從其外緣的生平背景與著作中了解朱熹和道家的結緣甚深;復次,就理學的理、天理內容與道家莊子的道、理、天道、天理,一一對照釐析其間聯繫與區別;繼之,對朱熹包含了本體論與本原論的理一分殊概念,掘證其不脫離莊學思想框架並將之嫁接至儒學,同時分析朱、莊間之異同;最後綜論朱熹借用、改造道家老莊思想的優缺點。

關鍵字

朱熹 莊子 理學 道家 理一分殊

參考文獻


(1981)。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
朱熹(1994)。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大安出版社。
陳俊民校訂(2000)。朱子文集。臺北:德富文教基金會。
郭慶藩輯(1974)。莊子集釋。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黎靖德編(1986)。朱子語類。臺北:文津出版社。

被引用紀錄


黃美琦(2013)。羅勉道《南華真經循本》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10487
劉芷瑋(2017)。蘇軾莊子學的美學工夫論〔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0401201815541074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