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8.102.138
  • 期刊
  • OpenAccess

林義光《詩經通解》研究

The Research of SHI-JING-TONG-JIE by Lin Yi-Guang

摘要


林義光《詩經通解》是繼王國維之後,第一個大量採用古文字材料,全面訓釋《詩經》的專著。然而,過去學界對於這本書的研究卻相當少。本文考論者,主要有三:一是考察作者林義光的解詩立場觀點,次則探究《詩經通解》解詩的方法,再者歸納《詩經通解》的解詩特色及影響,以彰顯林義光在民初《詩經》研究影響的學術證據,解答並驗證學術史上對於林義光的論斷,期對民國初年變動中的經學有更深一層的認識。研究結果顯示,此書面對新出土的古文字材料與音韻通用情形,每有新解,然待查證、尚無定論者亦不少。在以古音、古字探求詩義上,持說有據,並極力擺落前人迂曲的詩教說法,且能巧妙利用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研究《詩經》,為後世《詩經》研究開拓新方向。儘管在引用古文字詮解《詩經》的過程中,不論是材料的選擇或是《詩》義的解說上,都不如後來的于省吾完整;相較多援用民俗學、人類學解釋《詩經》的聞一多,也不夠跳脫富有挑戰性,但卻是開啟于省吾、聞一多二人以古文字研究《詩經》的先聲。

關鍵字

古文字 詩經 林義光

參考文獻


王國維(1970)。王國維先生全集。臺北:臺灣大通書局。
聞一多(1996)。聞一多全集‧二。臺北:里仁書局。
于省吾(2003)。澤螺居詩經新證。北京:中華書局。
林義光(1970)。詩經通解。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橋川時雄:《中國文化界人物總鑑》,北京:中華法令編印館,1940年。

被引用紀錄


顧永光(2013)。從儀式行為論先秦賦《詩》的體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00255
林宏佳(2009)。古文字造字創意之研探--以人生歷程為範疇〔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9.00579
張心怡(2010)。《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凡物流形〉》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9305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