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9.179.192
  • 期刊

近代出土文物在《易》學研究上的意義

The Significance of Recent Excavated Material in the Study of I-Ching

摘要


本文以《易經》研究的內容為主軸,考察近代出土文獻在研究上所提供的新思維與新方向,論述其學術意義。包括:(1)《易》卦的形式;(2)《易經》分篇與卦序;(3)今本《周易》經傳之結構關係;(4)《周易》的性質;(5)《歸藏》的問題;(6)《周易》經傳的異文。此一討論架構,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足以呈現當前《易》學研究的重點。與《易》學研究相關的出土文獻,可分為兩類:一類與《易經》文本直接相關,另一類與《易》學或占筮有關。前者包括上海博物館所藏楚竹書、湖南長沙馬王堆帛書《周易》經傳、安徽阜陽雙古堆漢代《易》簡等;後者主要為陶器、甲骨、青銅器或竹簡上的「數字卦」、湖北江陵王家臺秦簡《歸藏》,另有湖北江陵縣望山楚簡、湖北荊門包山楚簡、河南駐馬店新蔡楚簡,乃至湖北江陵天星觀楚簡、湖北江陵秦家嘴楚墓楚簡等。本文擇其要者作重點論述。

關鍵字

易經 周易 數字卦 卦序 馬王堆帛書 上博簡

並列摘要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recent archeological findings about ”I-Ching”, the Book of Changes, to investigate the following academic issues, which includes: (1)The formation of Hexagrams; (2)the chapters of ”I Ching” and the ording of Hexagrams; (3)The current version of ”I-Ching”; (4) The nature of ”I-Ching”; (5) The exploration of ”GuiCang” 歸藏; (6) Different wordings of ”I-Ching”.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point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foregoing research directions for the study of the Book of Changes.

參考文獻


李學勤(2005)。出土文物與《周易》研究。中國哲學。2005(6),14-18。
李學勤(1956)。談安陽小屯以外出土的有字甲骨。文物參考資料。1956(11),16-17。
唐蘭(1957)。在甲骨金文中所見的一種已經遺失的中古代文字。考古學報。1957(2),33-36。
張政烺()。
張政烺(1980)。試釋周初青銅器銘文中的易卦。考古學報。1980(4),403-415。

被引用紀錄


蔡瑩瑩(2023)。莊嚴的遊戲:〈毛穎傳〉人物形象與史傳敘事結構析論國文學報(74),37-71。https://doi.org/10.6239/BOC.202312_(74).0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