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101.89
  • 期刊

運動教育模式與社會發展之初探

摘要


運動教育模式是由美國體育學者Siedentop、Mand、Taggart於1986年所提出,主要是源自於遊戲理論,透過遊戲化的形式,增加運動技能、規則認知和情意發展,並讓每位學生從運動競賽參與中學習遵守運動禮儀。運動教育模式的分隊不同於傳統體育課分組,它多了「角色扮演」的重要社會意義過程,也是讓低技能學生有機會參與不同的運動團隊機制。低技能學生可以扮演多重角色,包括:學生教練、球隊管理、記錄員、裁判、司線員、啦啦隊隊長...等,並且給予低技能學生尋獲一個新的參與機制的機會,提昇正面增強的作用。

參考文獻


阮志聰()。
林建宏(1998)。運動教育與人文關懷(下)課程與教學篇:體育課程模式。台北:師大書苑。
呂天得(2000)。體育教學模式設計-運動教育模式之探討。國立體育學院論叢。9(2),161-175。
莊英章(1991)。文化人類學。台北:空大。
周宏室()。

被引用紀錄


黃子榮、李金為(2021)。足球課程應用樂趣化為導向的體育教學設計淡江體育學刊(24),1-14。https://doi.org/10.6976/TJPE.202111_(24).0001

延伸閱讀


  • 石昌益(2004)。淺析體育課程中之運動教育模式設計大專體育(70),18-22。https://doi.org/10.6162/SRR.2004.70.02
  • 呂惟帆、陳欣宏、紀明德(2014)。體育運動社會學發展之探討運動健康休閒學報(5),192-199。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22180710-201406-201408150006-201408150006-192-199
  • 呂惟帆(2015)。體育運動社會學發展之探討運動健康休閒學報(6),150-157。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22180710-201504-201507270010-201507270010-150-157
  • 曾智豐(2003)。運動教育模式之研究大專體育(69),14-20。https://doi.org/10.6162/SRR.2003.69.03
  • 羅文蔚、鄭志富(2014)。運動治理概念之初探臺大體育(59),61-69。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a0000562-201412-201502130008-201502130008-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