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37.169
  • 期刊

游泳出發的不同入水動作探討

摘要


一般而言選手整體跳水時間(信號開始→到頭第一次出水面)約為2~3秒,以五十公尺自由式來說,約佔整體時間的十分之一左右。以2000年雪梨奧運會來看,在男子五十公尺自由式方面,第一名和第三名的成績只差0.05秒,可謂「毫秒必爭」,故一流游泳選手應具備較佳的出發技術。出發可分為三個階段,一為反應期,二為騰空期,三為入水期,而好的騰空期動作不但可增加入水速度、減少入水時阻力,更可產生較遠的滑行距離,可謂具有承先啟後的功能。現今騰空期的姿勢約有兩種,即高跳式和平跳式,經過相關文獻分析比較後發現:高跳式在起跳速度、入水速度、入水時的水阻及水底滑行距離上較平跳式為佳,建議可給一般選手參考使用。但由於高跳式動作難度較高,控制不易,必須多練才能見到效果。在實際比賽時仍須考量實際狀況與自身能力,以免因為不熟練而造成成績不佳或受傷。

參考文獻


林明義(1988)。游泳出發入水對二十五公尺捷泳成績的影響。國立臺北商專學報。30,40-107。
武育勇(1998)。游泳論。臺北縣:?英。
黃取炎(1980)。游泳山發之分析與研究。嘉義市:協同。
黃晉揚、洪得明(1992)。游泳競賽高跳式出發之運動學分析。國立體育學院論叢。2(2),223-232。
方瑞民、廖文武(1984)。游泳出發入水法的力學分析比較研究。亞洲體育。1,72-74。

被引用紀錄


林彥佑(2013)。利用動態波形偵測和雙閥值技術實現一個以加速規為基礎的游泳分析系統〔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30041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