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228.88

摘要


身體缺乏活動與肥胖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主要因素。反之,從事規律性運動對於預防與治療「抗胰島素現象」、「葡萄糖耐受度受損」和「第二型糖尿病」的效果已被許多研究確認。在分子生物的層級上,肌肉抗胰島素現象與葡萄糖轉運體機轉具有高度關連。此外,不同身體組織在規律性運動下,產生生理的適應性改變,包括肝臟葡萄糖輸出量、體脂肪、血漿中游離脂肪酸、脂肪激素分泌量、肌細胞累積的三酸甘油酯、肌肉質量、肌肉血流與骨骼肌型態,皆可能使得胰島素敏感度與葡萄糖耐受度獲得改善,進而延緩與預防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行政院衛生署(2004)。台灣地區十大死亡原因統計調查。台北市:行政院衛生署。
陳明德、宋育民(2002)。一個新的脂肪細胞激素:抗阻素。台灣醫學。6(3),416-418。
陳明德(2003)。脂肪激素。台灣醫學。7(6),935-938。
陳嫣芬、李玟玲(2001)。規律性的有氧運動對老年第二型糖尿病者之影響。大專體育。53,153-159。
葉恩菱、何佳珍、吳意真、羅姮妤、吳篤安(2002)。肥胖者體重下降對血清瘦體激素濃度和胰島素抗性的影響。中華民國營養學會雜誌。27(2),101-108。

被引用紀錄


張麗善(2006)。雲嘉地區勞工休閒參與對血壓、血脂肪及血糖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712200716125101
劉明道(2011)。澎湖地區居民知覺環境因素和自我效能與身體活動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35053
郭慧琴(2016)。探討不同親別家長罹患慢性病對大學生運動健康信念之影響—以親子關係為調節變項〔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42-1805201714155445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