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9.22.238
  • 期刊

成年人動態交通行為、身體活動與健康之探討

Active Transportati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Outcome among Adults

摘要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指出,身體活動量不足是目前全球排名第四位的死亡危險因子。因此,如何促進民眾達到充足的身體活動量,為全球公共衛生領域的重要目標。其中,動態交通行為是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累積充足身體活動量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之主要目的為綜整國內外文獻,瞭解成年人進行動態交通行為對其身體活動量及健康的影響,結果顯示從事動態交通行為可以增加整體的身體活動量且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罹癌等慢性疾病及死亡的風險。據此,建議公部門未來應深入了解國內民眾使用各運具之行為,因地制宜提出具有誘因的相關措施,提倡及宣導國人利用步行、騎自行車等動態交通方式,以促進身體活動量及疾病預防。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江彥政、翁珮怡(2012)。多走路多健康:步行環境與居民健康之關係。戶外遊憩研究。25(4),25-50。
行政院交通部 (2014)。「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摘要分析。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0)。臺灣健康體能指引。臺北市:作者。
論壇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委員會(2004)。身體活動與高血壓、高血脂。苗栗縣:國家衛生研究院。
Andersen, L.,Schnohr, P.,Schroll, M.,Hein, H.(2000).All-cause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physical activity during leisure time, work, sports, and cycling to work.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160(11),1621.

被引用紀錄


郭麗芬(2017)。臨床輪班護理人員身體活動與睡眠品質相關性探討〔碩士論文,長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5-15072017223756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