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140.88
  • 期刊

客家宗族凝聚力的營造-以福建上杭李氏大宗祠為例

摘要


為紀念客家李氏閩杭始祖李火德而建造的閩西上杭李氏大宗祠,之所以引人矚目,主要是宣稱根據史料記載,港、澳、臺及東南亞李氏,極大部分是火德公的後代。海外族裔身在異邦,容易思念家鄉的宗族,對宗族更有向心力,會想回鄉謁祖與拜祖墳,也會願意捐錢修宗祠與祖墳。爭取海外族裔的認同,實在是營造宗族凝聚力的重要一環。 李氏大宗祠設計之初,便很有企圖心及遠見,已是先考慮到各地謁祖宗親的大量住宿需求,所有樓房均為兩層,共有26間客廳,104個住房。每排樓房前面都有一條長長的院子,筆直的通道,各與前邊的一個側大門相通。通道邊有水井等生活設施,專供外地謁祖裔孫使用。結果不僅足以應付宗祠落成時的江、浙、閩、粵四省宗親齊集,也正好容納近年海外絡繹不絕前來謁祖的李氏後裔。 李氏大宗祠之所以能營造如此龐大的宗族凝聚力,主要是靠圍繞著李氏閩杭始祖李火德作文章。修建火德總祠,並編纂《李氏族譜》,推崇開基祖,乃至強調好風水,說火德公祖墳是「螃蟹游湖」、火德總祠是「蜘蛛結網」,子孫越遠越發。本文將逐項分析李氏大宗祠如何營造客家宗族凝聚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