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的拓墾暨開發史中,區域研究因著史料及學者多角度的探討,已有了新的議題。「高美地區」,近年來因為「高美溼地」而引起社會與媒體的關注,這片位居於今臺中市清水區最西北的區域,為臺灣中部大甲溪南岸河口三角洲上的一個沖積扇平原。往昔或因文獻史料之不足少有研究,本文試就有清一代開始,本區漢人移民拓墾暨開發史實,做一探討。研究發現:1、清朝中葉的嘉慶、道光年間(1796—1850),本區已是原住民平埔族與漢人移民混居的一塊生活空間。2、嘉道年間以後本區建立有頭北厝、海口庄、舊庄、番仔寮、高密庄、牛埔、番仔寮庄、溪頭仔庄等漢人移民的聚落。3、位於大甲溪南岸河口三角洲沖積扇平原的本區,埔業每遭洪水漂流,沙石交錯,開築田園備極艱苦。4、平埔族拍瀑拉族人體恤佃戶、念及前恩,宅心可謂寬厚。文末,盼能就臺灣拓墾舞台中的一例,做歷史省思方面的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