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8.48.62
  • 期刊
  • OpenAccess

《大般若經.第二會》的嚴淨/清淨

摘要


本文的主要目標在於釐清玄突法師諱的《大般若經.第二會》的嚴淨、清淨、與淨,以做為後續更周全探討「嚴淨佛土」在一些關鍵字詞的奠基工作。《大般若經》以空觀也就是中觀為基礎,以般若波羅蜜多為運作之主軸來攝持及引領菩提追上的眾多修學法要,並且以超諸聲聞獨覺地、進入菩薩正性離生做為第一道重點目標,以不退轉於無上正等正覺做為第二道重點目標,進而把最終目標放在徹證無上正等正覺與無止盡地成熟有情。本篇研究主要的工作即在於扣緊《大般若經》的這一條大動脈,針對其中一再出現的「嚴淨佛土」一詞,在著手闡發其菩提道上的豐富義蘊之前,特別就嚴淨和清淨等相關字詞的梵文與漢譯展開全盤的考察。為求周備呈現《大般若經.第二會》的嚴淨和清淨等字詞,本文分成五節來帶出相闋的討論。第一節,澄清論文寫作的背景,主要包括三個參考項目,亦即論題的釐定、所依據的原典、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節,進入正題,但是暫且擱置最常出現的「嚴淨佛土」,僅初步去瞭解《大般若經.第二會》如何把「嚴淨」一詞運用於述說菩提遁的修學,例如,「嚴淨一切智.一切相智道」,以及「嚴淨相三摩地」。第三節,有系統整理《大般若經.第二會》的嚴淨、清淨、與淨,並且參照這些相關字詞所對應的梵字,進而歸類出這些相關字詞被選用成譯詞所依循的幾種比較固定的傾向。第四節,依於整理出來的三個層次與自種意趣的清淨逐一深入討論。三個層次即(1)對應於感官層次的清淨,(2)對應於煩惱層次的清淨,以及(3)對應於智慧暨方便善巧層次的清淨。每個層次可構成自身相當獨特的意趣,如此即有三種意趣;再加上第三個層次當中的「本性清淨」不僅在般若法會而且在更廣泛的大乘佛法當中皆透發出非常特殊的意趣,為方便討論,別樹一幟,故總數成為自種意趣。第五節,結語。本文從事的工作雖以字詞的釐清為主,卻不以此為限。為求更貼切彰顯《大般若經.第二會》如何活活潑潑運用其關鍵字詞,字詞的釐清即不可避免需結合經典義理的闡發,並且扣緊關鍵字詞所在的文本脈絡進行深度詮釋,以及拿整部經典做為衡量的依據,整理且歸類出關鍵字詞所蘊涵的多重的層次與意趣。透過這樣的釐清工作,可讓吾人更清楚暸解經典如何借用像嚴淨和清淨等日用尋常的關鍵字詞,來承載佛法的修學所開發出來的高超且深遠的境界。為求一目了然之效,謹將本文自次登錄如下:一.論文背景澄清(一)論題釐定(二)原典依據(三)研究方法二.嚴淨三.嚴淨/清淨/淨四.四種意趣的清淨(一)對應於感官層次的清淨(二)對應於煩惱層次的清淨(三)對應於智慧暨方便善巧層次的清淨(四)本性清淨五.結語

關鍵字

無資料

參考文獻


Conze, Edward(1973).Materials for a Dictionary of the Prajñāpāramitā Literature.
Conze, Edward(1974).The Gilgit Manuscript of the A.s.taada'sasaahasrikaapraj~naapaaramitaa: Chapters 70 to 82 Corresponding to the 6th, 7th and 8th Abhisamayas.
(1975).The Large Sutra on Perfect Wisdom with the Divisions of the Abhisamayaala.nkaara.
木村高尉 Takayasu, Takayasu(1986).Pa~ncavi.m'satisaahasrikaa Praj~naapaaramitaa: II-III.
木村高尉 Takayasu, Takayasu(1990).Pa~ncavi.m'satisaahasrikaa Praj~naapaaramitaa: IV.

被引用紀錄


陳平坤(2010)。僧肇與吉藏的實相哲學〔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0.10181
林建德(2007)。《老子》與《中論》之哲學比較──以語言策略、對反思維與有無觀為線索〔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7.0128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