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9.22.169
  • 期刊
  • OpenAccess

智顗的「三諦」思想及其所依經論

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隋代天台宗高僧智顗的「三諦」思想,及其所依據之佛教經論。作者發現,智顗作品中的「三諦」一詞,出自《瓔珞》、《仁王》二經;而其思想,則建立在下面幾部佛典之上:(1)《瓔珞經.賢聖學觀品》的「三觀」:「二諦觀」(又名「從假入空觀」)、「平等觀」(又名「從空入假觀」)、「中道第一義諦觀」。(2)《仁王經》在有、無二諦之外,所提到的,能夠雙照有、無二諦的第一義諦。這很容易讓人聯想第一義諦是處在有、無二諦之上,更高的第三諦。另外,《仁王經》將第一義諦稱為「心諦」,使得智顗的三諦思想走向唯心的路線,也是值得注意的地方。(3)《大品般若經》二諦「無異」的思想,乃至《中論》空、假、中三諦偈,也促成智顗建立「圓融三諦」的思想。(4)《大智度論》「一切(指三智)一時得」,乃至「三智實一切心中得」的段落,開展出智顗「一心三智」的「觀心」法門。本文的第二部分,旨在說明,智顗及其弟子灌頂,如何用他們的三諦思想,以及由之展開的「七種三諦」,判釋藏、通、別、圓四教。他們以為:藏、通兩教沒有第三諦-中道;別教雖有中道第三諦,但郤只是「但理」、「但中」。只有天台宗所宗重的圓教,才有真正的中道第三諦。而他們的特色則有下面幾點:一、中道的特別重視:這是受了《瓔珞經》的影響,特別受到該經重視「中道第一義觀」的影響。另外,也受了《仁王般若經》「第一義諦雙照有、無二諦」這種說法的影響。二、唯心的傾向:這主要是受了《仁王般若經》第一義諦即「心諦」的影響。三、三諦一體:這主要是受了《中論》「三諦偈」,以及《大智度論》「三智一時得」的影響。四、中道即佛性:這主要是受了(南本)《大般涅槃經》「佛性即中道第一義空」,乃至「佛性不空」的影響。五、權與實、自行與化他的分判:這些說法的依據,主要來自《法華經》。就以上這五點來說,智顗的三諦思想,顯然超出《大品般若經》《中論》和《大智度論》等中觀系經論的內涵。智顗自認是中觀系大師-龍樹的嫡傳,就二者的思想看來,顯然與事實不合。

關鍵字

智顗 三諦 二諦 中道 瓔珞經 仁王經 大品般若經 中論 大智度論 涅槃經 法華經

參考文獻


印順法師(1987)。中觀論頌講記
印順法師(1989)。契機契理之人間佛教
(1995)。天臺緣起中道實相論
(1981)。佛性與般若(上)
南宋釋志磐。佛祖統紀

被引用紀錄


林真合(2014)。《大般涅槃經》的中道佛性理論〔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03109
嚴瑋泓(2010)。《大智度論》對部派佛教實在論之批判的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0.1071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