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193.207
  • 期刊
  • OpenAccess

《阿含經》和《說無垢稱經》的不二法門初探

摘要


本文以《阿含經》和〈不二法門品〉之外的《說無垢稱經》其他幾品為最主要的原典依據,以不二法門為主題,探討其構成道理與佛法修學上的相應的解決之道的要領;由於原典依聚尚未及於《說無垢稱經》的〈不二法門品〉或《般若經》,而且論術手法亦未及於不二法門的義理構造,故以「初探」定名。本文以初探為名,特色亦建立於此,至少有二。首先,近可能漸次交代或澄清研究主題的周邊事項與相關背景。其次,將關注的重點放在研究主題的構成道理,並且扣緊汶題的成立緣由,爬梳問題的解決之道的要領與理路的轉折-若用濃縮的字詞來表徵,也就是從相對之二法走向不二之超脫,而不二法門的修學指向的性格,因此亦得以朗現出來。在周邊事項與相關背景方面,本文從「二」、「不二」、「法門」、和「不二法門」等關鍵字詞與字義入手,意圖將整篇文章的論術建立在清晰界說或至少初步界說的基礎上。接著,在一般學術寫作相當必要的部分,例如,原典依據、學術研究資訊、以及不二法門在《阿含經》和《說無垢稱經》的位置,也都得到至少最起碼的交代或論陳。做為本文核心論述的部分,將不二法門面對的問題扣緊在相對之二法,而不二法門準備朝向的境地,則稱為不二之超脫。基於這一份認識,本文集中處理二項課題:首先,相對之二法何以可構成具探討意義的問題;其次,不二法門如何因應相對之二法的問題,而以不二走向超脫的境地。相對之二法由於可帶有普遍性、基礎性、和嚴重性,即此便足以構成具探討意義的問題。(1)普遍性的說明是相對之二法在人世間乃相當共通的情形,此一認定根據的是人們的生活世界往往被割裂成各式各樣的對反模式。(2)基礎性具有雙重的意思:其一,個人乃至文化及社會等各方面的事項,皆在相當程度以相對之二法為出發點或植根於相對之二法;其二,諸如內外六入處、「有/無」、「生/滅」,較其它的對反模式來得更為根本,特別是在生命活動的緣起環節上,可發揮相當於根基或基石的性能,因此從眾多的對反模式當中,還可施設為「基礎性上第一序的相對之二法」,給予別深切的觀照,藉以從較為根基的所在切入相對之二法的問題導向。(3)嚴重性指的是就生命體的處境的深層意味,以及就佛法所著重的生命的超脫意味來加以檢視,相對之二法甚至可以說恰好位居生命體的深刻問題的核心所在。相對之二法不僅可構成具探討意義的問題,還因為牽涉到生命體在生死流轉和解脫生死之間的擺盪與抉擇,其嚴重的程度甚至有待專精的修學,方足以跳脫問題的纏擾。本文在爬梳相對之二法的解決之道,提出如下二大要領:(1)和相對之二法的概念層次擦身而過;(2)深入相對之二法,發覺虛妄不實,以不二而超脫。藉由這二大要領,將可看出不二法門如何在出發點上立足於相對之二法,卻在走向不二之超脫的途程,修學的講究以及佛法的獨特內涵即逐漸增長,不僅卸得下相對之二法的概念或思惟的框框,而且越得出相對之二法在概念或思惟層次的困境。

參考文獻


蔡耀明()。
林文彬(1997)。《維摩詰經》不二法門義理初探。興大中文學報。10,145-158。
林文彬(1997)。《維摩詰經》不二法門義理初探。興大中文學報。10,148。
陳沛然(1997)。《維摩詰經》之不二法門。新亞學報。18,415-438。
吳汝鈞(1995)。印度佛學研究。台北:學生書局。

被引用紀錄


包蕾(2017)。《解深密經》的真理觀〔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703602
凃均翰(2016)。佛教生命倫理學對臨終倫理議題之探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603441
Ratna, R. (2011). 非我論以巴利Nikāyas為主要依據 [master's thesi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iriti Library. https://doi.org/10.6342/NTU.2011.00975
陳平坤(2010)。僧肇與吉藏的實相哲學〔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0.10181
凃均翰(2009)。佛教對個人同一性與自我觀念之批判 ──以《雜阿含經》為主要依據──〔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9.1044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