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132.194
  • 期刊

清代前期驛傳財政初探

摘要


自康熙朝以來,清廷逐年在驛站經費上進行縮編,及至乾隆朝達到最高峰,僅剩下清初原有額設數目的67.5%。在經費左支右絀之際,部分省份只能以額外籌措經費、或向他省協濟等方式,維持該省驛站的正常運作。在驛馬經費的編制上,其轉嫁的特質突顯出清代在驛傳財政管理上有走回頭路的嫌疑,只是在明代受累的是應役前往驛站的夫役,在清代則是官派管理驛站的人員。驛站經費預算制,加上清初以來逐步進行的減少驛站錢糧額數、將驛馬經費轉嫁至管驛人員等措施,讓乾隆朝的驛傳制度在管理運作上迥異於清初開國之時。所有改變的目的,除了是爲了在現有制度上進行革新,促使驛傳制度運行地更順暢外,最終的目標其實是爲了替國家減少開銷。

關鍵字

驛傳 財政 驛馬 協濟

參考文獻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1991)。乾隆朝上諭檔。北京:檔案出版社。
蘇同炳(1969)。明代驛遞制度。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清高宗(1958)。續文獻通考。臺北:新興書局。
蘇同炳(1968)。明末清初裁節驛費史事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8,376。
賀長齡輯(1973)。皇朝經世文編。臺北:文海。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