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民間信仰的寺廟有許多社會功能。每次大型的廟會活動都能吸引鄰近地區的信眾前來燒香,順便採買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自清代以來,行之久遠。從《臺灣日日新報》上看,在1918年到1920年,有一股迎神賽會商業廣告化的風潮。這股風潮起自臺南,盛於臺北。臺北大稻埕自開埠以來,就是國際質易的商業中心。在這股風潮下,大稻埕的商人發揮最大的創意,把每年農厝五月十三的迎城隍活動,賦以商業廣告的意味。推陳出新,吸引整個臺灣西部各大城市的人,乘坐火車,前來熱鬧。把臺灣西部變成一個完整的經濟體。這是民間信仰促進地方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的最有名的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