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9.244.116
  • 期刊

臺灣心理學研究之本土化的回顧與展望

摘要


本文藉由剖析與檢討光復以來台灣地區的人格與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勾勒出心理學本土化研究策略的發展。此項工作的進行包括檢討一九八○年代之前台灣心理學界的西化情形,以及一九八○年本土化運動開始之後的研究特色,諸如中國人特有之心理與行為的探討,歷史心理學的研究進路,本土性研究方法之提出,及心理學研究典範的質疑。窺探心理學本土化的未來,本文指出可有三項工作目標:(1)中國心理學發展史的研究,(2)相同研究主題的系統性整合,(3)本土心理學方法論的建立。

被引用紀錄


蔡松純(2012)。領導者與部屬上下關係認定之模式建構及其影響效果〔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2.02891
蔡尚志(2006)。從Markus與Kitayama的能動性模型檢視Wendt的能動者論述〔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6.02963
呂慈恩(2008)。華人組織內隱領導風格情境模式之實證研究〔博士論文,元智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09-03072008200715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