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9.107.161
  • 期刊

知解人心:從諺語看中國人社會認知的特點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文透過對漢語諺語的整理和分析,揭示了中國人社會認知的若干特點。 「刨樹刨根,看人看心」;「種地要知地性,用人要知人心」。知解人心是中國人社會認知活動的基本目標。但是,由於「人心隔肚皮」,「人藏其心」,「人心多變」和「人心各別」,使中國人常常感到「人心難測,海水難量」。 中國人力圖透過五種觀人術而知解人心:一是觀語言,認爲「要知心腹事,但聽口中言」,但又遇上心口不一、言不由衷和口是心非的麻煩;二是觀行爲,認爲「欲知其人,觀其所行」,「觀過知人」;三是觀相貌,認爲「吉人自有天相」;「有一分貌,又有一分才」,但很快發現相貌與人心並非是「一對一」的關係;四是類化,認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各有耦,物從其類」,把個人按身世、關係和教育認同歸類,以類性推測個性,但也發現了類性、共性並不簡單等於個性,特性;五是省察己心,以己心推及他人之心,但己心不等於人心,「難將我語同他語,未必他心似我心」。 中國人主要運用五種策略求知人心,識別真僞、忠奸、信詐、善惡。一是時間考驗,强調「日久見人心」、「事久見人心」;二是危難考驗,强調「國亂見良相」,「困難顯忠臣」,「家貧顯孝子」,「艱難識英雄」;三是利益考驗,强調「利動小人心,義動君子心」,「人用財試,金用火試」;四是世態炎凉考驗,強調在得失、順逆、成敗、貧富和禍福變化中識別人心;五是衆人考驗,強調「千只眼睛看穿天」,「是非難逃公論」。 中國人在社會認知方面有以下五個特點值得討論:一是實用性,即社會認知是爲了交人、用人和做人;二是道德性,即知人和求解人心主要是對人及其人心作出道德判斷和解釋;三是集體性,即相信並依賴於集體的認知;四是辯證性,即在真與假、表面與實質、外顯與內隱等種種矛盾現象中全面把握人心,力戒片面性;五是鄉土性,即社會認知反映了封閉、穩定、關係熟悉的傳統農業社會或鄉土社會的特點。 諺語雲:「十句諺語九句真」。「泉水最清,諺語最精」。「最乾淨的水是泉水,最精煉的話是諺語」。流傳於一定社會的民諺俗語,是該社會廣大成員長期的、歷史的社會生産和生活經驗的總結,它從一定角度真實的反映了該社會成員的心理與行爲。因此,蒐集、整理和分析諺語是研究社會心理與行爲不可忽視的一個面向。 漢語諺語極其豐富,本研究僅選擇其描述社會認知的部分作初步分析,以揭示中國人社會認知的某些突出特點。

被引用紀錄


陳婉榕(2010)。華人的印象形成— 關係脈絡思考與個人脈絡思考〔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0.0059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