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6.159.125
  • 期刊

愛國獎券與近代台灣社會

摘要


愛國獎券,是政府遷台以來一項重要的財經政策,從1950年到1987年,愛國獎券在台灣接連發行了37年,共計1171期。後來,由於一種依附愛國獎券而生的「大家樂」賭局,釀成嚴重的全民賭風,因此政府下令,自1998年元月起,停止發行愛國獎券。其後,當政府在財政上遭遇困難之時,這種「愛國獎券」類的政策,總會受到執政者的青睞,儼然成為挽救財政、振興景氣的「特效藥」。 然而,此類彩票型的公共政策,勢必牽涉到道德與經濟相互抗衡的問題,如何在兩害相權之間取其輕重,著實考驗執政當局的智慧與能力,此亦本文所要揭櫫的主題。文中起首,略述政府遷台初期為圖挽救財政的幾項經濟政策,並討論愛國獎券發行的背景;其後,則概要地分析了愛國獎券發行之後對社會造成的種種影響;文末則以愛國獎券為台灣社會所帶來的正反效應,以及愛國獎券為何不得不被迫暫停發行的種種因素加以分析,以期對此項政策,作一回顧與評述。

關鍵字

愛國獎券 彩票 彩券 賭博 大家樂

參考文獻


林徵洲(1978)。愛國獎券發行簡介。新光郵鈔。129,54-55。
羅森(1978)。愛國獎券中獎,應課征綜合所得稅之評議。實業世界。152,60-62。
楊保羅(1985)。風險性偏好與愛國獎券購買行為。淡水:私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管理經濟組。
臺灣省政府財政廳愛國獎券研究改進小組、財團法人基層金融研究訓練中心()。
周雨詩(1986)。忠孝節義:愛國獎券圖案故事探原。台中市: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被引用紀錄


林里珍(2010)。經營彩券對經銷商所得與就業之影響─以台北市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0.02505
陳俊玄(2009)。台灣博奕資本主義發展辯證關係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65259
林玉萍(2011)。臺灣彩券之經營歷程與福利效應-以苗栗縣肢體障礙經銷商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3-1602201116435800
柯亞先(2014)。當代台灣文創產品的文化淵源:以電音三太子、好神公仔與龍圖騰為例〔博士論文,香港珠海學院〕。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145-1912201613344600
柯亞先(2014)。當代台灣文創產品的文化淵源:以電音三太子、好神公仔與龍圖騰為例〔博士論文,香港珠海學院〕。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145-000020240000003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