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5.185.194
  • 期刊

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之所得性質及課稅問題之研究-兼評最高行政法院94年度判字第00807號判決

摘要


我國所得稅法並無「所得」之定義明文,因此何謂「所得」一直是稅法學界爭論的重心,學說上有泉源說、純資產增加說及市場交易所得說等看法,因各說見解不同,在有爭議之所得類型判斷上容易出現歧異。損害賠償是否具有所得性質,在稅法學界與實務上一直有爭議,此問題的源起與所得的定義習習相關。專利侵權之損害賠償,多係以「所失利益」為中心,因其計算性質之特殊,最能突顯本問題的實益。本文即以所得的定義學說與損害賠償之性質作比較,探討損害賠償是否具有所得之性質,並以專利侵權為例,探討對其課稅所可能涉及的問題,最後提出本文之理論架構及具體建議。

關鍵字

無資料

參考文獻


陳清秀(1993)。稅法之基本原理
陳清秀(2007)。稅法總論。元照出版社。
葛克昌(2003)。所得稅與憲法
黃茂榮(2005)。稅法總論─法學方法與現代稅法
邱聰智(2003)。新訂民法債編通則

被引用紀錄


呂柔慧(2017)。我國專利損害賠償方法暨舉證責任之研究—以美、日、德國法與我國判決實證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0-221220171221113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