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9.118.210
  • 期刊

罵人「婊賣家」之行為是否成立公然侮辱罪-評臺灣高等法院101年度上易字第369號及臺灣板橋地方法院100年度易字第2669號刑事判決

摘要


本文探討,我國刑法公然侮辱罪關「侮辱行為」之認定問題。相對於刑法排謗罪,於文獻上,對於公然侮辱罪的討論係較為不多,又即使對其有所著墨者,通常也僅止於保護法益層次或憲法層次言論自由之相關研究,因此,在現行法體制下,對於「侮辱行為」本身即有更進一步討論及研究之必要。基此,本文擬以臺灣高等法院101年度上易字第369號及臺灣板橋地方法院100年度易字第2669號刑事判決該兩則判決為觀察對象,並輔以語意、語境等語言學及心理學觀點對刑法公然侮辱罪中之「侮辱行為」作更進一步的內涵充實及檢討。

關鍵字

法益 名譽 侮辱行為 語意 粗話

參考文獻


林山田(2008)。刑法通論。台北:自版。
林山田(2006)。刑法各罪論。台北:自版。
胡適(1992)。胡適與中西文化。台北:水牛。
陳克(1995)。中國人說話的俗趣。台北:百觀。
盧映潔(2011)。刑法分則新論。台北:新學林。

被引用紀錄


蔡惟安(2018)。法治國的人與神:褻瀆祀典罪之正當性與解釋適用〔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80037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