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6.13.113

摘要


民法制訂擔保物權制度之後,雖形成「不動產擔保中心主義」,但由於其後經濟之發展,科技之驚人進步,法制之健全,動產、債權及其他無形資產之價值,水漲船高,擔保標的遂有多樣化之發展。且農、工、商業經營模式推陳出新,為因應社會經濟需求,各種新類型之擔保,例如浮動擔保、流動集合資產之讓與擔保、ABL融資、專案融資等沛然而來。擔保標的之特定性、擔保物權之從屬性、物權法定原則、公示方法、擔保物權之機能及實行方式等隨之因應調整,顯示物權法活法之生命力。產經之發展、金融市場之日新月異有如一隻無形的手,成為推動擔保物權發展巨大重要之動力。

參考文獻


王利明、周友軍(2017)。我國民法總則的成功與不足。比較法研究。4,1-15。
中原太郎、周江洪譯()。
王樂兵(2016)。金融創新與中國動產擔保制度改革。中國法研究。4,37-70。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二庭()。
近江幸治、渠濤譯()。

被引用紀錄


林宛菱(2018)。論侵害新股認購權之損害賠償責任——以公司法第八章之新股發行為核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800121
何欣潔(2012)。由「鄉莊社會」到現代社會:土地改革作為台灣現代化計劃(1949-1953)〔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2.02178
高琬婷(2015)。三維地籍應用於區分所有建物登記實務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3-1005201615090274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