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143.31
  • 期刊

鄉土人文景觀融入新興議題的歷史教學:以桃園縣龍岡國中《竹籬笆內的春天》鄉土史教材教法為例

摘要


環境教育是九年一貫課程重大議題之一,社會領域課程的設計,目的在統整人類與環境間互動所產生的經驗知識。因此,筆者依據學校編纂的自編教材-《竹籬笆內的春天》教材中有關龍岡地區的特殊人文景觀,結合(歷史)課本第二冊〈中華民國在台灣〉單元,帶領導師班實施戶外鄉土教學。龍岡地區是台灣密度最大的眷村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忠貞新村」。忠貞新村的由來,源起於國共內戰時期,國民黨軍隊全軍覆沒,剩餘國軍遭共軍追擊,從雲南突圍後輾轉流落滇緬邊界,成為身陷異鄉的「孤軍」,孤軍故事被作家柏楊寫成「異域」一書,並拍成電影。滇緬孤軍問題因中共及緬甸的抗議,由聯合國出面要求國民黨政府協助撤離,來台後擇現址建眷舍安置,名為「忠貞新村」。由於多數忠貞新村的軍人與眷屬原籍雲南,又遷徙至緬、泰邊境,因此飲食呈現多元化的特色。忠貞新村附近也有代表部份居民,特殊信仰的龍岡清真寺,為全台六大清真寺之一。本研究期使學生藉由鄉土人文景觀融入歷史課堂教學的實施,能夠結合歷史單元的知識,加深對相關歷史的學習與興趣,並且認識鄉土住民的生存、生計、生活與生命等議題,進而達到認同鄉土的目的。

關鍵字

環境教育 鄉土教學 忠貞新村 異域 孤軍

參考文獻


柏楊(1988)。異域。臺北縣中和市:躍昇出版社。
胡慶蓉(1967)。滇邊游擊史話。臺北:中國世紀雜誌社。
高念慈(2008)。中壢龍岡清真寺的建立與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
徐宗林(1990)。現代教育思潮。臺北:五南。
單文經、楊思牛、張建成、陳惠邦()。,未出版。

被引用紀錄


黃琇美(2012)。環境教育在歷史教學上的理論與實踐 -以桃園縣龍岡地區忠貞新村的人文環境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7523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