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1.162.87
  • 期刊

單次髖部肌肉訓練與肌內效貼紮介入對動能膝外翻女性之立即性效果比較

The Comparison of Immediate Effect of Single-Bout Hip Muscles Exercises and Kinesio Taping Intervention for Females with Dynamic Knee Valgus

摘要


背景與目的:女性在身體結構方面,膝外翻的問題較為普遍,進而造成諸多膝蓋問題,運動員尤其如此。根據過去系統性回顧文章顯示,有動態膝外翻的女性運動員有更高機率導致股骨髕骨疼痛症候群(pat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PFPS)與前十字韌帶損傷。根據過去的研究顯示,具有動態膝外翻的女性在臀大肌力量上有較小的趨勢,而在柔軟度的表現上,脛前肌有較差的趨勢,導致踝關節蹠屈角度較小,皆可能為導致動態膝外翻之原因。因此本研究之目的是比較單次髖部運動與臀部肌內效貼紮對動態膝外翻女性之效果。方法:8位有動態膝外翻的女大生(平均年齡20.5 ± 0.93歲、身高158.5 ± 3.89公分、體重52.25 ± 8.21、Q-angle 角度19.5° ± 5.01°)參與本研究,先進行Q-angle角度之分析,使用Kinovea影像分析軟體分析Q-angle角度變化。使用MicroFET3徒手肌力測試器,分別進行臀大肌、臀中/小肌、髖外轉肌、半腱半膜肌、脛前肌及小腿後肌之等長肌力測試。之後再使用關節活動度之測量,分別測量髖屈曲(在膝屈曲狀態下)、髖外展、髖內轉、踝背屈與踝蹠屈之關節活動度。單次運動介入使用單腳蹲(Single leg squat)、單腳抬臀(unilateral supine bridge)、側體前臂撐體(side plank)與側向阻力行走(lateral resisted band walk),每項皆做12下(步)/組,共3組,每組間休息30秒,只做1回合。肌內效貼紮之介入,一條採用解剖列車(anatomy train) 之螺旋線(spiral line)的概念,將肌貼由 股骨大轉子經大腿外側、脛骨前側、足部內側,最後終止於足底。臀大肌則用兩條I型貼布做促進活化之貼法。運動介入或貼紮介入前後測 量肌力、關節活動度、以及Q-angle 角度。結 果:髖屈曲、髖內收之角度組間比較達顯著差異 (p < .05);臀大肌和小腿後肌在運動介入後肌力顯著下降,而脛前肌和髖外轉肌之肌力則是在運動介入後有顯著的上升。髖屈曲角度變化,貼紮 相對於運動有顯著的下降,但貼紮或運動相對於 前測則沒有顯著的差異;髖內收角度的部分,運動或貼紮相對於前測皆有顯著的上升。另外,脛前肌之柔軟度表現中,運動相對於前測和貼紮有較佳的趨勢,但未達顯著差異。結論:根據此實驗結果尚不能定論單次運動或貼紮介入針對動態膝外翻有立即性之改善。臨床意義:應進一步研究長期運動及貼紮是否可達到改善動態膝外翻的效果。

關鍵字

無資料

被引用紀錄


林嘉芬、王順正、何承訓(2019)。動態貼布貼紮對女子排球員下肢肌力之影響運動生理暨體能學報(),1-8。https://doi.org/10.6127/JEPF.201912_(29).000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