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與目的:中風病人的高張力容易使肢體的控制能力受到影響,進而在動作功能上表現較差。2016年研究使用擴散式體外震波(radial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 rESWT)應用於中風病人上肢探討肌張力與動作功能成效有正面的結果;2017年另一研究使用聚焦式震波(focused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fESWT)應用於中風病人下肢探討其張力與步態的效果同樣有正面的結論。因此本研究使用聚焦式體外震波於慢性中風病人同時配合物理與職能復健治療,探討合併治療上肢手腕、手指動作與肌張力之影響。方法:本研究招募3名慢性中風病人,治療前先實施凝血反應測試為正常者,且患側手腕肌肉張力評估 (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大於或等於1級,小於或等於3級。聚焦式體外震波實施於個案患側肢之橈側腕屈肌及尺側腕屈肌(flexor carpi radialis and ulnaris),每次治療發數為1,500發,頻率為4 Hz,每週治療一次,共實施六次治療。物理治療、職能治療,一週3回,每回各進行1小時。實施治療前、6次治療後及治療後6 週, 各進行一次博格—梅爾評估量表手腕及手指部分(Fugl-Meyer Upper Extremity Assessment Wrist and Hand,共12項目)及手腕肌肉張力之評估。結果:6週治療後3位受試者皆無發生不良副作用。3位受試者在治療前的手腕肌肉張力在6次治療後都有得到張力降低的情形,但在治療後6週的張力評估則與治療前差異不大。博格—梅爾評估量表手腕及手指部分在治療前與治療後6週所有個案都有增加,且治療後6週的評估皆能維持能力。結論:本研究發現聚焦式震波能協助降低中風病人之肌肉張力,且也有助於提升物理、職能治療的手部功能的訓練效果。臨床意義:中風病人在訓練過程中常常因為張力的問題,使復健效果難以得到進一步的進展。但本研究中發現,若在復健訓練期合併實施聚焦式震波治療,個案的張力在治療得到改善,同時在張力降低的情況下配合進行復健訓練,其復健訓練的效果可以增強,使動作功能得到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