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88.142.69
  • 期刊

【論文摘要】體外電磁治療儀對壓力型尿失禁婦女影響之系統性回顧

【論文摘要】Effects of Extracorporeal Magnetic Innervation Therapy on Women With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A Systematic Review

摘要


背景與目的:尿失禁常發生在婦女自然產後、骨盆腔手術造成骨盆底肌傷害、鬆弛等進而直接影響到患者生活品質的表現,雖然凱格爾運動可改善應力型尿失禁的症狀,然而對於較嚴重者仍須尋求昂貴的侵入式手術治療。體外電磁治療儀為近年發展的非侵入式輔助療法,然而目前對於介入方式仍未釐清。因此本研究目的為利用系統性回顧方法探討體外電磁治療儀對壓力型尿失禁婦女的影響。方法:由PubMed資料庫,利用關鍵詞合併收尋從2010年至2020年10年內的所有中、英文獻,其中所有文獻必須符合關鍵詞:體外電磁治療儀(extracorporeal magnetic innervation)、壓力型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及婦女(woman),並排除急迫型及混合型尿失禁兩類。此外,所有文獻皆為臨床實驗(clinical trial)研究且符合標準的文獻以物理治療實證資料庫量表(Physiotherapy Evidence Database, PEDro)評定文獻等級。結果:經關鍵詞搜尋符合篩選標準共有4篇英文文獻,所有文獻經由PEDro品質分級介於4~9分,屬中至高度之實證等級。文獻整理顯示針對壓力型尿失禁婦女可提升骨盆底肌最大自主收縮能力改善患者的骨盆底肌肌力、增加自我效能感量表分數使自我感知增加、減少1小時棉墊重量減緩漏尿量、減少尿失禁症狀困擾量表分數提升生活品質以及減少貝克抑鬱量表分數降低憂鬱程度。文獻回顧顯示,療程介入頻率至少每週3次,每次45分鐘連續4週;至多每週3次,每次45分鐘連續8週,電磁波頻率需介於5~50Hz/sec,電磁波介入強度為患者的20~100最大忍受值範圍,2篇文獻顯示體外電磁治療儀於第四週可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及生活品質分數,1篇文獻指出介入第六週後可開始減少漏尿量(下降2.8g),其中2篇文獻顯示6~8週介入後可增加骨盆底肌最大自主收縮能力(EMG增加130μV)。結論:非侵入性的體外電磁治療儀可改善壓力型尿失禁婦女的症狀,包括強化骨盆底肌的收縮力來降低尿失禁的頻率及漏尿量並改善生活品質。治療介入時需考量患者能忍受之強度及電磁波頻率方能安全搭配骨盆底肌收縮使用。本文獻回顧可納入文獻篇數較少,未來須有更多體外電磁治療儀相關臨床實驗文獻方可進行更詳細的分析。臨床意義:本系統性回顧顯示體外電磁治療儀可以改善壓力型尿失禁的問題,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表現,幫助分娩後婦女的肌肉力量提升並可早期回到職場,在臨床上可搭配骨盆底肌訓練同時使用,做為壓力型尿失禁婦女的非侵入性輔助治療之一。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