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與目的:肩峰下夾擠症候群(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 SAIS)是肩痛最為常見的原因之一,常因棘上肌肌腱、肩峰下滑液囊、肱二頭肌肌腱等在肩關節活動時通過肩峰下通道遭受夾擠壓迫而發炎。這類的問題於任何年齡層均有可能發生,尤其是需反覆執行肩上舉動作等工作。肩夾擠疼痛會限制日常肩關活動且影響生活品質,未積極處理可能演變為沾黏性關節囊炎。高能量雷射治療(high-intensity laser therapy)近期已被運用於復健治療,研究證實具提升腦內啡、降低疼痛、增加粒腺體氧化反應、改善局部循環及組織修復能力。本研究目的主旨在探討高能量雷射治療對肩夾擠症候群疼痛及肩關節上舉角度的立即效應。方法:受測患者共20位(男性8位;女性12位),其平均年齡為50.55 ± 6.60歲;發病時間平均1.17 ± 0.78月;患側比例(左側6位;右邊14位); 關節囊受限型態(capsular pattern 6位;non-capsular pattern 14位)。受測者均接受一周一次、每次15分鐘,利用830 ± 10 mm輸出波長(≤ 1500Mw)紅光強度雷射治療,於治療前、後執行疼痛指數(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及肩上舉動作(shoulder flexion test)角度測量。研究結果:治療前、後VAS分數顯著改善(6.65 ± 0.93 vs. 3.10 ± 0.55;p 0.001);肩上舉動作角度明顯增加(125.71 ± 15.12° vs. 137.52 ± 17.15°;p0.001)。數據顯示,強度雷射治療能立即改善肩夾擠症候群疼痛及肩關節上舉角度。結論:高能量雷射治療臨床運用效益,能立即改善肩夾擠症候群疼痛及肩關節上舉角度受限問題,未來,能針對不同劑量或治療時間其臨床效益上做進一步探討。臨床意義:SAIS存在肩痛及關節活動度受限問題,低能量雷射治療於臨床上較為普遍使用,經由本次臨床運用試驗分享,高能量雷射治療於可有效緩解肩夾擠症候群之疼痛問題,並能改善肩關節上舉角度,可做為臨床替代性治療的另一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