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66.241
  • 期刊

【論文摘要】探討矯正骨盆前傾對於行走時足底壓力的立即效果

【論文摘要】The Immediate Effect of Correcting Unilateral Anterior Pelvic Tilt on the Plantar Pressure During Gait

摘要


背景與目的:骨盆因介於下肢與中軸骨骼之樞紐,在承重動作中扮演重力與地面反作用力傳輸的角色,因此在承重下可能產生一系列的代償動作。學者指出,單側骨盆前傾可能造成該側髖內轉及股骨內轉,並導致足部旋前,而單側骨盆後傾可能造成該側髖外轉及股骨外轉,並導致足部旋後。由於足部旋前或旋後均可能進一步衍生出更多下肢疾病,而過去較少文獻佐證此說法,因此本實驗目的即在探討矯正單側骨盆前傾後對於行走時足底壓力的影響。方法:本研究徵召29位受試者參與實驗,實驗設計為介入前後的比較(pre/post comparison),無盲化。所有受試者均經過站姿及坐姿的軀幹前屈檢查,評估是否具單側骨盆前傾症狀。排案條件為具結構性扁平足、脊椎側彎、結構性長短腳、骨盆或下肢曾接受外科手術者,以及下肢有神經肌肉病變者。首先請受試者在分布壓力感測器的跑步機上進行自然速度行走,並收集30秒的足底壓力資料,為求穩定資料,取中間10秒鐘的壓力資料進行分析。以軟組織放鬆按摩及關節鬆動術矯正患側骨盆傾斜情況,療程為5分鐘,再以高速攝影機觀察貼於兩側後上髂棘之反光球,當兩棘連線與水平線交角小於5度,視為骨盆已復位;若無,則再施行治療5分鐘,直至兩棘高度差達標準為止。治療結束後再擷取受試者的行走時足底壓力資料進行分析。以配對t檢驗受試者在治療前後的足底壓力資料。結果:在治療前,患側與健側的前足足底壓力分別為424.94 ± 62.25及455.89 ± 77.12 N/cm^2(p<0.001);中足足底壓力分別為190.96 ± 55.86及159.54 ± 48.75 N/cm^2(p<0.001);後足足底壓力分別為310.65 ± 65.62及282.61 ± 92.21 N/cm^2(p=0.046)。在治療後立即測得患側與健側的前足足底壓力分別為434.74 ± 82.09及433.08 ± 84.21 N/cm^2(p=0.794);中足足底壓力分別為147.91 ± 56.39及148.13 ± 50.51 N/cm^2(p=0.974);後足足底壓力分別為306.48 ± 54.77及306.54 ± 67.41 N/cm^2(p=0.992)。而在足底承重時間方面,僅在治療前,患側後足的承重時間明顯比健側承重時間長,分別為67.12 ± 7.5及64.78 ± 7.74%(p=0.004),其餘皆無顯著差異。結論:本實驗結果顯示單側骨盆前傾症狀造成健側的前足在步態中承受較大的壓力,但在中足和後足部分,卻反而是患側承受較大的壓力,原因可能是患側中足承重時代償為足部旋前,而有較大的足底壓力,此與過去理論相符,且患側後足亦可能為了中足即將調整為代償性旋前,而需要更多的承重時間。在矯正骨盆前傾症狀後,前、中及後足的足底壓力與承重時間,兩側均無顯著差異。臨床意義:骨盆位置對稱有助於平均兩腳足底的壓力,可避免下肢關節代償性的過度承重而損傷。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