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針對台灣運動產業的規模、國際比較及國際發展契機等面向進行分析。首先,在規模方面,2018年台灣的運動產業國內生產毛額為2,242億元,占全體產業的1.25%,透過對上下游產業關聯的帶動效果,共可創造3,190億元的國內生產毛額,創造就業需求40.3萬人年。其次,產業政策國際比較方面,以中國受政府政策引導的干預程度最深,從運動產業定義、發展模式、分類方式及國家重點推動項目都納入政策規劃;日韓將運動產業列入深具發展潛力的產業之一,研擬各種優惠或補貼措施,並篩選重點推動的項目;英美運動產業發展由市場牽引,政策面並未明訂產業政策,而是由市場需求主宰走向;台灣現階段採取中間路線作法,兼顧市場需求與政策目標,並逐步建立起本國的運動產業統計標準。最後,在國際發展契機方面,隨著新冠肺炎疫情下宅經濟熱潮的興起,運動的定義與範圍擴大,可利用的數位工具日新月異,而5G等數位科技的快速發展,更有助於推升新型態運動產業轉型升級,帶動運動產業新需求,在產業創意與數位科技的結合之下,新商機一一浮出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