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2.14.150.55
  • 期刊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意涵及其成因分析

摘要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乃教師在非基本工作要求條件下,所表現的主動、積極、正面、盡職、利他行為。此類行為非但有益於特殊他人,更有助於學校效能的提升。是故,學校若要具有效能,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乃是重要、不可或缺的行為要件之一。 本文首先介紹組織公民行為的理論發展過程、定義、內涵與構面,再者論及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四個主要的理論基礎,最後分析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行為模式。歸結其要點,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理論基礎有:1、社會生物學;2、社會進化論;3、社會交換理論;4、同理心-利他假說。而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行為模式則分四階段,分別是:階段一,教師知覺到需要;階段二,教師作認知判斷;階段三,教師形成決定;階段四,教師表現組織公民行為。

參考文獻


李茂興、余伯泉譯(1995)。社會心理學。台北:揚智。
李美枝(1986)。社會心理學。台北:文笙。
林淑姬(1992)。薪酬公平、程序公正與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吳清山(2002)。學校行政。台北:心理。
張德銳(1995)。教育行政研究。台北:五南。

被引用紀錄


莊子嫻(2010)。個人創新行為及其相關因素探討-以服務業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0.00998
周黎傑(2009)。臺北市高級中等學校軍訓教官組織公民行為中介影響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1/NTUT.2009.00298
黃聖峰(2014)。薪資滿足感對員工工作態度之影響-以派遣人員為研究對象〔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400341
戴芸青(2014)。本心篤行─一所私立中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400237
呂慧倩(2011)。國民中學校長服務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10027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