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8.61.16
  • 期刊

信用風險衡量-信用風險加成模型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信用風險加成模型是由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銀行於1996年所發展,此模型應用保險精算的技術分解信用風險,透過計算投資組合中信用暴險的預期違約損失分配來衡量信用風險。在衡量信用風險時,只考慮違約模式―即違約是否發生,並無考慮評等變動所造成的損失。其使用波桑分配來求算一年中發生n次違約事件的違約機率。對於一個多樣化投資組合之預期違約損失分配的求算,為了精簡計算債務人的資料,首先將暴險金額歸類至一與其暴險金額最接近的暴險類別之中,然復根據暴險類別的形式來模擬投資組合的預期違約損失分配。當預期違約損失分配已知時,給定預期違約損失分配的某一百分位損失水準,取其臨界值來作為投資組合的信用風險衡量。

參考文獻


黃仁德、陳淑郁(2004)。信用計量法的信用風險衡量。存款保險資訊季刊。17(3),69-102。
黃仁德、陳淑郁(2004)。穆迪KMV公司的信用風險衡量。存款保險資訊季刊。17(4),65-98。
黃仁德、陳淑郁(2004)。信用投資組合概觀法的信用風險衡量。存款保險資訊季刊。17(5)
Basle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1999).Credit Risk Modeling: Current Practices and Applications.(Baste Report).
Carty, L. V.,D. Lieberman(1997).Historical Default Rates of Corporate Bond Issuers, 1920-1996.New York: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被引用紀錄


賴威廷(2013)。從財務報表指標探討綠能產業預期違約機率〔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3.00011
江振興(2011)。建立綠色信用風險評等機制與融資決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3-28062011123122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