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溫多雨,而且雨量集中,為避免表面水份無法迅速排除,導致瀝青混凝土路面損壞或影響行車安全,排水性瀝青混凝土鋪面已成為近年來研究與試鋪的選擇。因台灣地區豪雨頻仍,且政府亦積極推動排水瀝青混凝土鋪面使用,如第三代高速公路國道六號之興建,採用多孔隙瀝青混凝土鋪面,增加路面排水功能與行車安全;故研究排水性鋪面績效,提升鋪面耐久性,降低雨天駕駛人因前車輪胎掀起水霧,造成視線不良的現象,實為道路工程急需研究解決之課題。本研究利用已鋪設完成的國道六號C601標排水性鋪面的路段,於每三個月進行績效評估,試驗項目包括:1.現地透水試驗,2.噪音檢測試驗,3.平坦度試驗,4.抗滑試驗。並進行交通量資料蒐集,探討上述績效隨交通量變化之情形。研究結果顯示,現地透水量試驗:透水量隨開放交通三個月後,並無顯著之改變,但在開放交通六個月時,因連續雨量較少,使鋪面孔隙遭粉塵堵塞,影響透水量。平坦度試驗:在開放交通半年後,並無顯著之差異,績效成果良好。抗滑試驗:非輪跡處之摩擦係數因受交通載重影響小,故無明顯改變。輪跡處之摩擦係數在開放交通後數值先上升,而後又下降。推測是表面油膜與粒料受交通載重磨耗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