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8.79.88
  • 期刊

傳統中原帝國與周邊非漢族社會的關係

摘要


中國歷代王朝向來自認為文化優越、是“天朝上國”,而鄙視鄰邦。在傳統“天下觀“的觀念下,理論上中國人接觸到的地方都應服從中國天子的統治,從不願以對等的方式與周邊非漢族社會交往。另一方面,中國傳統上採取文化主義的民族觀,不論是主張“以夏變夷”的同化主義或是“嚴夷夏之防”的群體多元主義,均非依照血緣來區分族類,使民族的界線易於跨越,於是適宜農耕地區的民族逐漸融入漢族或深受漢文化影響,非農業地帶的周邊非漢族社會則維持其傳統迥異於漢族的文化。中原帝國雖欲為天下共主,然因本身整合能力,周邊非漢族社會抗衡的能力以及難以克服的自然生態環境等因素,使其不得不妥協,於是採取靈活多變的政策與周邊非漢族社會交往。中原帝國對周邊非漢族社會遂產生從“治”到“不治”的多種統治形態,從直接派官治理、到冊封當地首領行間接統治、到無法統治。中國這套不對等的國際關係體系延續數千年深刻影響到周邊的非漢族社會,也深植在中國人的思維之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