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7.109.149

摘要


懺悔在佛教修持中佔有重要地位。自佛教創立以來,一直到今天,佛教的廣大僧眾對懺悔都給以高度的重視。本文對佛教文獻中關於懺悔的基本論述作了梳理,對懺悔與佛教中業報及解脫理論的關聯問題進行了探討,並對懺悔的社會作用進行了分析。文中指出,佛教相信懺悔能達到所追求的相應目標,要通過懺悔這種修持手法獲得好的果報,使眾生跳出輪迴,達到解脫。懺悔與印度古代的奧義書等宗教文獻中提出的一些理論有著重要的淵源關係。佛教進行懺悔的目的有不同層次。作為初級層次的目的,是要通過懺悔避免一般惡行帶來的較差生存狀態或輪迴形態,而高層次的目的是要達到解脫或涅槃,徹底擺脫各種痛苦。 實現這高層次的懺悔目的需要懺悔者滅除無明,領悟佛教的緣起性空等核心理論。佛教提倡懺悔,不僅要求出家教徒實行,而且也要求一般信眾有相應行為。因而,懺悔的影響就不僅僅限於佛教教團內部,而且也涉及教外。懺悔不僅對佛教的出家者與在家者有影響,而且對一些非佛教信仰者也有一些間接的影響。應當說,它產生的社會作用是廣泛的。懺悔能引導不少民眾努力檢討自己的行為,抑惡揚善。因此,這種修持方式即便以一般的世俗社會的價值標準來看也具有積極意義,它有利於淨化社會風氣,保持社會安寧,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關鍵字

佛教修持 懺悔 業報

參考文獻


《四分律》卷第十九、卷第三十
《有部毗奈耶》卷第四十九
《有部苾芻尼毗奈耶》卷第二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