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171.161
  • 期刊

六朝志怪小說「化胡」故事研究

A Study of 'Hua Hu' (Changing into a Barbarian) Motif of the Six-Dynasties Occult Tales

摘要


愚人們往往認為,智慧的事或是他自身無法接受者為不實,可是當仔細研究這些事件時,便會發現它不僅可能,而且現實。(阿普留斯《變形記》第一章語) 六朝志怪小說之所以能夠吸引住歷代讀者注目的眼光,成為文學作品中的重要一環,往往是由於其事之「怪異」情節與「神奇」描述,然故事之真實底蘊究竟為何,卻呈現出言之者眾且言者殊異之眾聲喧嘩情況。其中,描述到某人經過某種「特殊的」歷程之後,自身「形體」產生巨大「變化」,而與原本之形體在「外觀」上迥然或異,一身由兩種不同「種族」形體合成,這類涉及「胡」、「漢」形體結合的故事形態,將之稱為「化胡」故事。本文分別從「審美觀點」、「胡漢融合」、「門閥觀念」等面向,試圖釐清該類故事之真實意義,期能將作者的隱微之義予以彰顯,賦予其事應有之社會意義。

關鍵字

六朝志怪 小說 變化 審美 胡漢融合 門閥

參考文獻


拙文(1999)。六朝志怪小說故事考論。台北:里仁書局。
陳寅恪(1981)。清華學報。台北:里仁書局。
唐長孺(2000)。魏晉南北朝史論叢。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齊益壽(1985)。桃花源記並詩管窺。台大中文學報
(1981)。太平廣記。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被引用紀錄


劉怡佳(2010)。《搜神記》動物書寫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0.00764
蔡其蓉(2007)。異類婚戀故事類型與性別文化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7.02242
金志淵(2004)。《閱微草堂筆記》鬼神故事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4.10209
童馨如(2010)。蒲松齡《聊齋誌異》身體敘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92186
陳春妙(2010)。《聊齋誌異》他界書寫之承衍研究──以《太平廣記》、《夷堅志》、《剪燈三話》為主〔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9013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