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187.121
  • 期刊

《莊子》的他者倫理-以〈德充符〉的文學書寫為例

摘要


《莊子》充滿對事物的具體賞識與細微覺察,並藉由精微深描之文學技藝,一方面觀照人間事物的詭譎處境,另一方面顯露愛惜天地萬物的差異生機。這種文學書寫不宜以雕蟲小技視之,本文傾向從三個相互交織現象來理解其豐富意義:一,《莊子》在解構宏大形上道學的抽象論述後,以文學書寫表現它重新團結在「即物而道」的微觀之形上學之拯救努力。二,在「以物觀物」的細微描述中,既批判講求全體忽視差異的總體形上學暴力,也同時批判與形上學共構的道德暴力,以求解放出「非人類中心」的他者倫理關懷。三,微觀細品即物愛物的文學書寫,應與《莊子》對「同一性思維」的批判性合併觀之,如此方能掌握《莊子》文、哲兩行的特質。總體言之,《莊子》的他者倫理關懷,同時奠基在三根支柱上:一是對總體性的形上學解構,二是對同一性思維的哲學批判,三是微觀深描的文學書寫。

關鍵字

莊子 他者 倫理 同一性 差異

參考文獻


Brook Ziporyn, Ironies of Oneness and Difference: Coherence in Early Chinese Thought; Prolegomena to the Study of Li. New York: SUNY Press, 2013.
Erving Goffman(高夫曼)著,徐江敏譯,《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2。
Erving Goffman(高夫曼)著,曾凡慈譯,《污名:管理受損身分的筆記》。臺北:群學出版有限公司,2010。
Fiona Bowie(鮑伊)著,金澤、何其敏譯,《宗教人類學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Georges Bataille(巴塔耶)著,陳慶浩、澄波譯,《文學與惡》。臺北:國立編譯館,1997。Bataille, Georges. Literature and Evil. Trans. Qing-hao Chen & Po Cheng. Taipei: 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mpilation and Translation, 199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