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197.123
  • 期刊

為什麼需要女性主義身心障礙研究?

摘要


西方身心障礙運動被視為是繼女權運動與種族平權運動之後,最後一波的民權運動。許多女性主義者所走過的道路、所遇到的困難、以及理論發展過程,和身心障礙運動的軌跡有許多相似的地方。然而,過去女性主義對身心障礙議題缺乏興趣,且經常以非障礙者的眼光來看待障礙者;而身心障礙運動和身心障礙研究則被批評是以「男性身心障礙者」為中心,以至於女性身心障礙者處於雙重弱勢的地位。因此,女性身心障礙研究者提出「女性主義身心障礙研究」,以跨越身心障礙研究與女性主義研究疆界,瞭解各種壓迫形式間的連結。如果不同時考慮各種壓迫的存在,一種壓迫解放的結果可能是維持或加深另一種壓迫。唯有障礙者以及他們的經驗知識,都能完全整合到社會時,被壓迫者與自己身體的關係才能達到真正解放!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王國羽()。
邱大昕(2007)。男性障礙者勞動邊緣化的陽剛困境。女學學誌。23,71-91。
卓妙如、潘玉涵、詹沛祺、王秋琪、蔡育倫、吳佳靜、王譽潔(2007)。智能障礙者絕育議題之倫理考量。身心障礙研究。5(3),178-197。
孫小玉()。
張小虹(2009/4/28)。〈動眼不動手 視覺獨大的文化〉。《聯合報》,版A4。

被引用紀錄


陳秋慧(2015)。孤島與海:一位女性肢體障礙者的回家之路〔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5.02568
蔡牧融(2014)。她們想/需要什麼樣的法律? ─性別工作平等法典型歷史敘事的反思〔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02648
郭惠瑜(2020)。障礙與性別的交織:探討小兒麻痺女性母職經驗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46),79-122。https://doi.org/10.6255/JWGS.202006_(46).03
林佳儀(2014)。唇顎裂者的身體意象與容貌修復經驗〔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3-2811201414222313
鄭雅之(2014)。當不標準的病人遇到醫療專家-障礙者醫用關係的社會學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3-10022014163536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