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9.136.235
  • 期刊

台灣區金融機構相對經營效率之實證研究

摘要


1991年台灣開放民營銀行申請設立後,新加入的競爭者眾多,至2000年底本國銀行由25家成長至53家,整體市場需求卻未呈等比擴增而造成銀行業的獲利能力大幅滑落。加上金融控股公司法的通過,競爭更激烈,至2003年為止,共有50家銀行存續。 在一連串擠兌事件、超貸及逾放過高之情況下,財政部為整頓35家淨值為負的基層金融機構,於2001年由10家行庫進行接管,其中為解決基層金融機構嚴重的逾放問題,「金融重建基金設置及管理條例」(RTC)正式上路,銀行的逾放比已稍見改善,但基層金融機構的財務狀況仍繼續惡化,預估金融重建基金所需額度約1兆500億元,未來重建基金運用的目標首要協助淨值為負的金融機構退場,並以6,000億元收購不良債權。財政部決議金融重建機制預估將實施至2005年6月底止不再延長,未免引發問題金融業者過度依賴RTC處理壞帳之「道德風險」,預估2006年官股將全面退出金融機構。 2003年台灣金融控股公司正式是主航後,預期將有利金融機構體質的改造。台北富邦銀行合併成為台灣地區最大的民營銀行。國泰金控納入世華銀行後成為資產規模最大的金控公司,也是亞洲總資產第六大的金融機構。國外金控公司在台灣前景看好,挾其豐富國際金融經驗爭相進駐台灣金融市場,未來台灣地區金融體系面臨的挑戰將更加嚴峻。 鑑此,台灣地區規模較小的金融機構又該如何存續下去呢?本研究除探討樣本銀行外,將台灣地區的銀行分為公營銀行、民營化銀行、舊民營銀行、新民營銀行及信用合作社改制銀行(以下簡稱信合社改制銀行)等五大類,採資料包絡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衡量銀行間的經營效率,並深入探討無效率的來源、究係源自於純粹技術效率問題抑或規模效率問題,同時透過差額變數分析,提出無效率銀行在投入產出上可改善的空間。

被引用紀錄


周永福(2007)。金融機構專業責任保險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7.00643
郭子楠(2013)。農會信用部經營績效與經營環境關聯性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3533512
黃俊富(2013)。運用資料包絡分析法評估台灣上市櫃營建公司經營績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06-1806201316221200
周逸軒(2017)。台灣公民營銀行經營績效之研究〔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78-271220171443482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