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131.213
  • 期刊

梁祝戲曲中情節與人物的非理性與合理性-以越劇與黃梅調電影《梁祝》為例

摘要


梁祝故事發源於晉代,而流傳於唐代以後,與西施、孟姜女、白蛇傳共列為中國四大愛情故事。一千六百年來,廣受觀眾的喜愛。其流傳之廣,對歷代百姓的生活影響之深,實屬罕見。單就戲曲來說,描寫梁祝故事的戲曲從元代至今,各個劇種皆有衍繹。這其中,以范瑞娟和袁雪芬主演的越劇《梁祝》和李翰祥導演,凌波與樂蒂主演的黃梅調電影《梁祝》最為經典。然而這兩部電影的人物行為和情節發展中,存在多處非理性或不合理的安排。為這些非理性和不合理的安排找到觀眾之所以樂見的合理性,便是寫作本文的主旨。本文從故事的源流與發展中檢視其人物性格、心理與行為的演變;再從「同一幻覺」的理論,透過「悲劇的補償作用」,對觀眾的期待心理加以分析;最後,以林河的「馴性文化」與「野性文化」為觀點,分析其在《梁祝》故事從形成到完成的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影響。透過這三方面的檢視發現:劇情中所有不合理或非理性的部分,都可以找到合理的原因。一言以蔽之,就是觀眾心理上的期待:期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真情。那麼,不是重點的部分,就呈現了如中國繪畫中「反透視」現象般的「刻意忽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