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7.148.105
  • 期刊

建立以“良知”爲核心的自律道德教育

A Study of Moral Education of Autonomy Based on Conscience

摘要


本文主要從「良知(心)」概念內涵的分析與自律道德教育的關係。從孟子的心性之學,以至王陽明的良知說,而與康德所強調的「善的意志」與「道德法則」的自律倫理學,可謂遙呼相應。 本文共分五節,第一節為緒論,闡明本文之主旨為良知是自律道德的核心;第二節討論有關良知概念內涵包括:孟子的性善說與良知;王陽明的良知即是「是非」、「天理」和「至善」;康德的良心是「內心裡的法官」;郭爾堡道德判斷最高階段的「良心」原則。第三節討論自律道德觀方面包括:孟子「仁義內在」的道德法則自我立法的自律觀;王陽明「心即理」說顯示的自律道德動機;康德「斷言命令」沒有外在目的的自律道德動機;郭爾堡的自律道德觀。第四節討論自律道德的教育方法,包括:德行的養成;道德認知的教學;道德情操的陶冶。在道德認知教學方面包括了:蘇格拉底的產婆法、價值澄清法與道德兩難困境問題討論法。第五節為結語,總結「自律」是道德教育的目的。

並列摘要


The research is on the basis of conscience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cept of moral autonomy. The concept of conscience of Mencius, Wang Yang Ming, Kant and Kohlberg was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 In the contrast, the concept of moral autonomy of Mencius, Wang Yang Ming, Kant and Kohlberg can be found in the article. Finally, the moral education models, such as moral discipline, moral cognitive teaching and acculturization of moral ethos were provided in the article.

參考文獻


牟宗三(1982)。康德的道德哲學。台北:台灣學生。
沈六(1987)。道德發展與行爲之研究。台北:水牛。
李文正(2001)。美德教室美德孩子-在幼年教育中創造建構論的社會道德情境。台北:光佑。
李明輝(1994)。康德倫理學與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李明輝(1997)。儒家與康德。台北:聯經。

被引用紀錄


廖錦龍(2009)。國民小學友善校園指標建構之研究〔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22/CTUST.2009.00010
廖錦龍(2009)。國民小學友善校園指標建構之研究〔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99-050820101725436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