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8.174.90
  • 期刊

梁漱溟的印度情懷

Liang Shu-ming's Attitude Towards India

摘要


梁漱溟是當代新儒家第一代的代表學者,他早年對佛教產生嚮往之心,一九一七年,因受蔡元培之邀,任教於北京大學,講授印度哲學。當時正逢新文化運動興起,社會普遍倡導西學,梁漱溟卻轉而推崇儒家思想,並於一九二一年出版《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一書,分析西方、印度、中國三種文化的特色,而強調中國文化最能適應當前需要。因此,一般認為,梁漱溟在一九二一年以後已棄佛從儒,不再從事佛學活動。一九七九年,西方學者艾愷(Guy Alitto)出版《最後的儒家》一書,更加深大眾對梁漱溟的這一印象。本文主要依據一九九三年出版的《梁漱溟全集》及一九八○年梁漱溟接受艾愷訪問,而後於二○○六年出版的《這個世界會好嗎?》等,尋找出不少資料,探討兩項重點。第一是「梁漱溟與佛教」,主要證明梁漱溟從早年以至於晚年,一直對佛教思想,懷抱著極其濃烈的情感,並且有著親身實踐的體驗。第二是「梁漱溟對現代印度人物的評價」,敘述梁漱溟曾與泰戈爾會面晤談,也曾讀過不少有關甘地的傳記,對於泰戈爾及甘地二人,都表達有他的觀點與評價。本文探討的問題,在學界來說較為罕見,特別是文中的第二項重點。本文之作,引述梁漱溟自身所敘述的資料作為證明,對於釐清梁漱溟在儒佛之間的「印度情懷」,當有一定程度的助益。

關鍵字

梁漱溟 當代新儒學 佛教 印度

參考文獻


梁漱溟(2004)。我生有涯願無盡─梁漱溟自述文錄。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梁漱溟(1993)。梁漱溟全集。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艾愷王宗昱譯、冀建中譯(1996)。最後的儒家:梁漱溟與中國現代化的兩難。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梁漱溟口述、艾愷採訪(2008)。這個世界會好嗎?。臺北:五南書局。
梁漱溟(1993)。梁漱溟全集。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被引用紀錄


胡元玲(2013)。梁漱溟「自覺」及其與佛教「菩提心」之比較師大學報:語言與文學類58(2),47-73。https://doi.org/10.6210/JNTNULL.2013.58(2).03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