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3.29.171
  • 期刊

孟子之道德位階論之意義:工夫與道之詮釋

Exploring the Significance of Mencius's ldea of the Steps of Moral Achiev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elf-cultivation and Dao

摘要


48儒家之學基本上是一成德之教,而成德是一道德實踐的歷程。本文主要說明孟子之學所具有的工夫實踐上的位階之說。文中說明工夫實踐有道德教育,即教化之義,而其核心則是工夫之實踐。本文深入分析孟子論道德六個位階所揭示的相關議題。第一節首先簡述孔子自述一生實踐進階的意義,以見工夫實踐是儒家哲學之核心地位。第二節申論和說明在孟子文獻中,道德教育所涉及的道德根源和道德教育的方法。第三節深入分析孟子所提出的信、善、美、大、聖、神六個道德人格位階的內容和意義,申論引述張橫渠與朱子之解析。第四節則申論孟子之工夫論,討論孟子「不動心」與「知言養氣」之密義,特別引據唐君毅先生之解,以疏解其中若干詮釋上的困難。最後第五節進一步申論此中成德之教的工夫內容,以見出孟子之心-志-氣-形之通貫意義,以證成「唯聖人為能踐形」之義。

參考文獻


牟先生之《心體與性體》第一冊第一部第一章第一節,頁一─一一。
唐先生乃有《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三冊、《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
參見我的《儒家道德規範根源論》第四章第三節,以及「實踐進路的哲學:儒學之工夫論與哲學詮釋」一文之分析。本文初稿宣讀於二○ 一六年六月十九日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主辦之「當代新儒學未來發展:李瑞全教授榮退學術會議」。
《孟子.離婁》上第二四、二五章。
牟宗三先生之《圓善論》(台北:學生書局,一九八五年),頁二二─二七。

延伸閱讀